English

心系蓝天

1998-02-18 来源:光明日报 黄 敏 我有话说

把生命的根紧扎在祖国坚实的大地上,把事业的心放飞于神奇浩瀚的太空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及应用力学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椿萱质朴而执著,走出了一条充实的“顶天”、“立地”的人生之路。

1980年春天,等待了八年之久的他终于获准回国,这位通五国文字,年届40,事业如日中天的美籍华人在那么多不解的目光中告别亲友只身回到了祖国。他从美国带回的生活用品不多,书却有整整四吨!在他眼里知识是无价的。回国之后,李椿萱看的是12寸的黑白电视,半年的工资才抵得上过去一周的收入,然而他淡然处之,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中。

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飞行器空气动力学专家,他一直从事飞行器气动布局的研究,所承担的“七五”、“八五”期间航空工业部和国防科工委的几个重大项目。先进的飞行器要有好的性能甚至是隐身、远距离作战、超音速攻击等特殊能力,各科专家从材料选用、外表结构到发动机设计等都在做深入研究,争取达到最优值,李椿萱的一体化研究是把多个学科分别考虑的问题进行一体化综合,使各项指标协调发展,总体达到最优值。他在计算空气动力学、高速碰撞力学和粒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等方面也开展了重要的研究工作,并积极致力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研制开发,使飞机设计人员用其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模拟平衡考虑设计的发展方向。他的有关高速等离子束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在国内具有开创意义。

李椿萱担任过近十年的北航流体所所长,在任期间争取到平均每年一百万元的科研经费,建起了一座大型多用途水洞和等离子体实验室,争取了世界银行的贷款筹建国家教委的重点专业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他作为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的责任专家和主任,自1992年以来更是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大到对全局的把握,小到某个报告怎么写,都经常亲力亲策。在进口设备时,他坚持国家利益绝不动摇,多家商谈细心挑选,有时还得打“擦边球”。有的外商提出附带条件,如在机器上安装监视盒等,李椿萱当然坚决拒绝,被认为“经济头脑很木”的“书生型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